身为如切老字号“金珠肉粽”的员工,林钦松(左)和陈香珠夫妇俩齐力打拼,与粽子结下不解之缘。(唐家鸿 摄)
中新网6月18日电 据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报道,过去10年,来自中国福清的陈香珠(44岁)几乎天天重复一拉一捆的动作。身为如切老字号“金珠肉粽”的员工,她的工作内容是包粽子。而她的同乡丈夫林钦松(41岁)也是粽子生产线的成员之一,主要工作是准备粽子的填料。
每当端午节将至,“金珠肉粽”可说是进入“备战”状态,店里所有人开始赶着制作粽子应付日益增加的需求。端午节前的两个星期,老板和员工们还要熬通宵包粽子,每人一天可包800个粽子。陈香珠说:“我家在海格路(Haig Road),在这忙碌时期,晚上通常会回家冲个凉,休息一下,然后赶回店里继续包粽子。”除了农历新年佳节,她基本上天天在成山成堆的粽子里度过。
这里有浓烈的节日气氛
陈香珠说,第一次在端午节工作时,看见在外面等待的顾客已经排到街尾,感觉很新奇。“中国虽然庆祝端午节,我们在家里包粽子,市场上也卖粽子,可是感觉不像这里有浓烈的节日气氛。这几年的观察,感觉这里每个华人家庭都会庆祝。”
她说:“其实看到那么多人在排队,我也会很紧张,希望能够包越多越好,不让他们失望。看着顾客心满意足地离开,让我很有满足感。”
要达到老板的要求,包出本地独特美味的粽子可不是件易事。2003年,陈香珠以陪读妈妈的身份和儿子来到新加坡。因为容易晕车,她想在住家附近找工作,没想到与粽子结下不解之缘。
她说:“新加坡的包扎方法,和我家乡的有些许不同。家乡粽子的形状比较长比较扁,新加坡粽子则是三角对等,而且不能绑太紧,不然煮不熟。最初跟老板娘学粽叶的折法时,一直学不上来,只好放弃。可是我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工作,所以回来求老板娘再给一次机会,然后一直做到现在。”
陈香珠非常感谢老板娘耐心教她,也非常体谅她。“别人学一天就会了,我要学三五天。”
说着说着,突然发现她的名字恰巧有个“珠”字,她笑说:“这应该是缘分吧。”
林钦松是在2006年飞来新加坡。他原来在中国一家化工厂工作,后来接受培训改当厨师,过后决定来新加坡与妻儿团聚。他说:“我们俩希望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,不要一个家分两地,给孩子安全感,要不然他一个人很孤单。”
林钦松最初在店内做杂工,四个月后才开始接触准备粽子填料,慢慢学习上手。他向记者解释炒三层肉要注意的地方。“炒肉最重要的是火候,肉不能太硬,也不要不熟。腌料都由老板负责,我的工作就是不要毁了老板的心血。”